<正>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等在下一代锂电池高比容量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研究发现,这种正极材料在受热时会“收缩”,而这种“收缩”行为可以帮助老化的电池恢复电压,实现电池“返老还童”。这为开发更智能、更耐用的下一代锂电池提供了全新思路。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具有氧阴离子氧化还原的额外容量,且其放电比容量高达300 mAh/g,远超目前商业化应用的磷酸铁锂和三元材料等正极材料,可将电池能量密度提升30%以上。同时,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具有成本优势。因此,富锂锰基正极材料是下一代锂电池正极材料方向,成为正极材料领域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富锂锰基正极材料拥有超高的放电比容量,但作为氧活性正极材料在实际使用中存在问题,即经过多次充放电后富锂锰基电池的电压逐渐下降,出现老化现象,使得富锂锰基电池目前难以获得实际应用。因此,如何让富锂锰基电池既保持高能量密度又能够长期稳定工作,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2025年04期 v.56 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正>2025年4月21日,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宁德时代)在上海举行“超级科技日”,并在活动现场发布了全新钠离子电池品牌——宁德时代钠新,将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实现钠离子电池的大规模量产。宁德时代研发体系联席总裁、21C研究院院长欧阳楚英指出,钠元素分布广、开采易、成本低,不受地缘政治风险影响,是天然具备战略安全属性的能源。相比之下,锂资源仅占地壳储量的0.0065%,且超过七成集中于南美“锂三角”等少数区域,极易受制于国际供应链博弈影响。宁德时代钠新电池,破解全球“卡脖子”困局,为构建本地化、可持续的能源解决方案打开路径,为各国能源安全提供了全新选项。此前,钠离子电池在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和安全性方面存在诸多技术难点。宁德时代国内乘用车、商用车首席技术官高焕介绍说,此次宁德时代发布的钠新动力电池包含两类产品,分别是钠新乘用车动力电池和钠新24 V重卡启驻一体蓄电池。
2025年04期 v.56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正>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简称西南院)自主研发的“变压吸附法回收利用工业副产气技术”成功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第一批先进适用技术名单。该技术解决了大规模气体分离提纯中的关键工艺、吸附材料、关键设备和控制技术等方面难题,实现工业副产气深度净化、高效提纯与资源化利用,助力国家实现“双碳”目标。
2025年04期 v.56 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正>福州大学、中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在丙烷脱氢催化剂研究领域开展合作并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科学》。页岩气革命和“双碳”战略推动了丙烷脱氢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其成为定向生产丙烯的主流路线。负载型Pt团簇是丙烷脱氢技术的主流催化剂。然而,Pt团簇在苛刻服役工况下极易发生烧结失活,必须频繁地在氧-氯混合气氛中通过氯诱导Pt颗粒再分散,同时烧除积炭,以恢复其催化活性。这不仅导致设备腐蚀和含氯污染物生成,还会产生大量的碳排放。该研究团队围绕创制无氯条件下可再生的Pt基催化剂开展研究,提出一种简单高效的丙烷脱氢催化剂制备方法。采用该方法制备的催化剂在“脱氢反应-烧炭再生”循环中表现出团簇与单原子动态可逆转化。尤为重要的是,其在800℃氧化环境中连续处理长达10 d后,催化剂孔道内的Pt物种依然保持稳定,实现了在无氯氧化气氛中超百次的完全再生。该研究不仅为烷烃脱氢Pt催化剂制备提供了科学基础,还为高温抗烧结金属团簇催化剂的研发开辟了新途径。
2025年04期 v.56 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正>发展高端新材料是推动化工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点。当前,全球化工新材料产业呈现产业快速发展、集聚效应凸显、技术加速迭代的良好局面。中国石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赵东预测,“十五五”期间,我国化工新材料创新将进入“引领型”“闯高端”的全新阶段,向着高性能、绿色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一是发展高性能材料,满足战新产业发展需要。一方面,要大力推进基础材料的高性能化,通过高效催化材料、新型聚合工艺和功能改进等手段,推动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通用材料实现高端化,提升产品附加值。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以高端聚烯烃、各种合成橡胶、功能性膜材料等为代表的高性能材料,满足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新兴领域发展需求。
2025年04期 v.56 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正>柔性钙钛矿/铜铟镓硒叠层太阳电池因兼具钙钛矿优异的光电性能和铜铟镓硒出色的机械柔韧性,在轻质柔性化光伏领域展现出应用前景。但是,该体系面临的科学问题在于,粗糙的铜铟镓硒底电池表面导致钙钛矿活性层难以实现均匀覆盖,同时传统自组装单分子空穴传输材料易发生团簇和界面脱附现象。这些因素制约了叠层器件尤其是大面积器件的光电转换效率和长期稳定性。因此,开发适用于粗糙表面的钙钛矿顶电池均匀生长技术,成为实现高效稳定柔性钙钛矿/铜铟镓硒叠层电池亟待解决的难题。
2025年04期 v.56 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正>氟硅化工产业技术壁垒高,兼具资源与创新双轮驱动特性,是新材料领域的关键支柱,也是中国实现化工高端化的重要赛道。赛迪顾问日前发布《中国氟硅化工产业园区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建议》(简称《建议》)指出,我国氟硅产业集群化趋势显著、产业链完整,为实现高端化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025年04期 v.56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正>2025年4月23日,生态环境部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裴晓菲介绍,生态环境部等近日印发《中国履行〈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国家方案(2025—2030年)》(下称《国家方案》)提出,全面加强消耗臭氧层物质和氢氟碳化物管理,协同应对臭氧层损耗和气候变化,推动相关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履约目标,《国家方案》从源头管控、过程控制、末端治理和进出口管理四个方面提出了11项具体任务。一是加强源头管控,严格管理管控物质的生产和销售。对管控物质受控用途、豁免受控用途生产单位和销售原料用途管控物质的生产单位实施配额许可管理。对销售单位实施备案管理,要求严格按照管控物质用途分类进行销售。加强副产管控物质管理,规定对副产数量较大的单位安装自动监测设备。
2025年04期 v.56 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